云南省保山市,古称永昌。古代永昌城有著名的内外八景,可惜今天大多已损毁。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美景。

永昌内八景之一:西山晚翠。这里的西山是指老城区西面的太保山,夕阳西下,余辉照在青松翠柏间,景色苍郁幽深,美不胜收。今仍可观赏。

永昌内八景之二:月明太保。太保山于明代被围于永昌城内,古时城内人民傍晚后常登上太保山山顶的平场子对月当歌,排闷解忧。今仍可观赏。

永昌内八景之三:白昼观星。明清时,太保山东麓阐化楼前川主宫大殿下有一口石井,白天睛空万里时却能在此井里水中倒影里看到天空中的繁星点点。每天白天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。后川主宫毁于清代战火,此井中奇观消失。

永昌内八景之四:法明晓钟。元代,在太保山东麓建一法明寺,寺内有口巨大铜钟。每天拂晓,按天罡三十六、地煞七十二之数,寺内撞钟一百零八响。钟声悠扬远震城乡三十里,百姓应钟声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。此钟毁于明代中叶。(网络配图,非实景)

永昌内八景之五:铜壶滴漏。我国古代计时仪器有两种,“日晷”和“漏壶”。日晷会受天气影响,而漏壶则不受阴晴昼夜的限制。明清时期,永昌镇南门的鼓楼上设置一铜壶滴漏,派士兵驻守敲鼓报时。后于同治十年毁于战火。(网络配图,非实景)

永昌内八景之六:梅鹿争春。元末,永昌各地鹿群众多,明洪武年间几乎绝迹,再很难一见。明嘉靖四年,在永昌城龙泉门内南校场忽现一只梅花鹿,此后每年春小麦分蘖时这只鹿都会出现,人们把这只梅当作神鹿,敬而远观。

永昌内八景之七:荷池观弈。清朝时,拱北门内有一荷花池,池边有凉亭。永昌当时有名甲天下的围棋子——永子,许多人善弈。闲暇时三五成群到荷花池赏荷对弈观棋。此池毁于何时未闻,今在其旧址建有荷花商场。

永昌内八景之八:龙池夜月。九龙池,又名易罗池,池西有龙泉寺,临池有“天一阁”,阁下涌出一泉,水喷如沸,似串串珍珠。泉水于其东面汇聚成湖,池中建亭榭称“濯缨亭”,后山建有一塔曰“文笔塔”。文革期间亭毁塔崩,1985年重建亭塔。

永昌外八景之一:蕉洞春光。城南汉庄镇云瑞街以西约一公里有一卧狮山,俗称卧狮窝,山下有一洞曰芭蕉洞。明清时期洞外芭蕉成林,阴蔽数里。洞中石钟乳形态万千,明代徐霞客曾两度入洞考察,将其景记入游记中。1962年此洞被占用为油库,洞中景石被毁,洞外至今尚存先人题字。

永昌外八景之二:玉泉金井。保山城东三十里哀牢山下大官届南有一石,石下涌出一温一凉两股清泉,称“玉泉”。哀牢山顶有一天然形成之岩洞井,井内之水无论旱涝终年不竭,也不会溢出,称“金井”。

永昌外八景之三:神坪赏花。原保山老城区北有一村叫白纸房,古时叫做神坪村,其北二里还有一海棠村(现两村都被新城扩建纳入)。明代,这两村家家种花,特别以海棠为多,每年正月二月花事最盛,男女老幼都往神坪村赏花野炊。清同治年间,两村花海毁于战火。

永昌外八景之四:渔村晚钓。保山城东十里有一村叫打渔村,东河依村流过,河内鱼虾众多。旧时每至傍晚,劳作了一天的老百姓到东河各式打渔休闲:放渔鹰、渔叉、下篓、竹罩、垂钓。有动手的有观赏的,成为一道风景。现此村因扩城恢复青华海己被折迁不复存在。

永昌外八景之五:汉营走马。诸葛亮南征部队到了永昌,其一支部队的主帅驻城南。后此地村庄便以“诸葛营”为名,也叫“汉营”。后历代都在此驻兵,在村外有一练兵校场,除平时训练骑射外,每年三月二十七在此开走马会,四方骑手都可以来此与驻军比试武艺。原址毁于清光绪十四年。现在其旧址新建返古商住两用开发区。

永昌外八景之六:北津烟柳。元代,保山东边并无“东河”,从北部山间流来一河经板桥镇南端的梅花古渡后注入古时青华海(现在的青华海是几年前才恢复的)。这段河流称作“北津”。古渡上建有一桥叫北津桥,后经明清两代修缮,雕龙彩凤、飞阁流丹,极为壮观,故又称花桥。抗日战争时被毁,现板桥民众集资重新在板桥街西重建。

永昌外八景之七:金鸡温泉。位于城东北三十余里的金鸡村。西汉武帝在云南最早设的两个县中不韦县址就在今保山金鸡村。原有一温泉池,清康熙四十年扩为双池男女分浴。现己被当地开发为温泉泡澡区。

永昌外八景之八:云崖卧佛。保山城北十公里处有一云崖山,山下有一宏大的溶洞。唐开元四年,天竺僧人些岛在此洞中依山就洞内巨石凿造就一长二丈余的卧佛。后直到文革期间千余年古佛被毁。现存卧佛是由一长6米、重10吨的汉白玉大佛代替。